碳中和:全鏈條治理塑料廢棄物污染
在剛剛落幕的全國兩會上,多位代表委員將目光投向塑料污染治理。
2月28日—3月2日,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舉行的第五屆聯合國大會第二階段會議上,來自175個國家的國家元首、環境部長和其他代表批準了一項歷史性決議,通過了一項題為《終結塑料污染:制定具有國際法律約束力的文書》的歷史性決議。要求在2024年前達成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協議,該決議涉及塑料的整個生命周期,包括其生產、設計和處置。?
2022年春,治理塑料污染議題在第五屆聯合國大會(UN BA5.2)和中國全國兩會上形成了共鳴。
塑料簡史:它從何處來?
時光倒流200年,你一定想不到,塑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個小小的臺球。
19世紀,過度捕獵使得大象種群數量下降,臺球生產商開始尋找替代材料,并許以巨額獎勵。1863年,一位名叫約翰·韋斯利·海厄特的美國人接受挑戰,用5年時間發明了一種新材料,這就是賽璐珞——塑料的源頭。
1909年,另一位美國人L.H.貝克蘭取得突破性進展,獲得第一個熱固性樹脂——酚醛樹脂的專利權,這是第一個完全合成的塑料,它的可燃性比賽璐珞弱得多,原材料也更易獲取。
伴隨著材料大暴發的是新的加工技術。
一種名為注射成型新技術的發明,使得熔融狀態下的塑料可以被注入任何形狀的模具,并在模具中快速變硬,這讓塑料的生產變得廉價、快速且大規?;?。
最初,科學家們希望這種經濟實惠的材料能讓更多人用上原本負擔不起的商品。但事與愿違,塑料被推向了二戰戰場。
二戰中,美國的塑料產量增加至原先的4倍,士兵們用上了塑膠雨衣、塑料頭盔襯里和堅韌尼龍制作的降落傘。二戰結束后,戰時塑料加工企業將目光對準了民用市場。
塑料開始取代木材、玻璃、布料等,在家具、服裝、鞋子中遍地開花,制成的包裝材料也讓食品獲得了更長的保鮮期。塑料垃圾袋、可拉伸塑料薄膜、塑料瓶、塑料盒……僅僅幾十年時間,“塑料世紀”便開啟了,在擁有便捷與良好性價比的同時,也帶來了令全球關注的環境問題。
碳排放貫穿塑料全部生命周期,需全鏈條綜合考量。
多數塑料來自于不可再生能源,并設計為一次性用品,降解期長達百年?!八芰鲜兰o”來臨后,全球塑料材料(合成樹脂)的年產量從1950年的200萬噸增加到2020年的3.67億噸,預計到2050年將超過10億噸。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的研究,全球不到10%的塑料在使用后被收集回收,沒有收集回收的塑料污染海洋,造成的損失約為750億美元。
政策頻出,我國一直積極應對塑料污染問題。
■ 1991年,我國發布第一個限制塑料制品使用的政策——《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第一批)》;
■ 2007年12月出臺 “限塑令”,即《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 2009年9月開始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
這些努力取得了很大成效,中國治理塑料污染的理念和策略隨著不同時期的發展情況與需求在更新升級,形成全鏈條治理的方針,這些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為接下來治理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